受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2023年11月18至19日,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马俊亚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与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仲伟民教授先后在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举办学术讲座,为兰大师生带来了多场学术盛宴。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作为与谈人出席了张晓虹教授的讲座。四场讲座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景平教授主持。
钞晓鸿教授的讲座主题为“跨学科和国际视野——作为实践方法的环境史研究”。他首先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兰州大学拜访赵俪生先生的轶事,提出不断更新眼界、方法是老一辈学者对我们的重要教诲,进而指出未来的环境史研究要主动借鉴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环境史研究是否真正做到“跨学科”,钞老师强调应注意两点:是否能真正运用其他学科的话语体系,研究成果是否能被其他学科采纳吸收。随后,钞老师转向具体的个案分析,通过展示在厦大校园拍摄的黄葛树、笔管榕枝叶照片,引出物候变化中的“同种异像”概念。借助近代著名画家于非闇的名作《玉兰黄鹂》,钞老师阐述了艺术家与以竺可桢为代表的科学家之间的物候争议,并对黄鹂、玉兰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钞老师进而利用清末民初的教科书插图、清代《鸟谱》以及杜甫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历史文本,详述其环境史价值以及既有研究中的讹误。最后,钞老师指出,即便是中国环境史研究也需要深入研读西文史料,并以玉兰为例着重谈及国外史料的中国花草,考订了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一本18世纪重要植物书籍中的讹误,勾勒出18世纪中国植物知识在西方的传播线索。本次讲座主题难度大、范围广,涉及文学、历史学、生态学与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与多语种历史文献,展现了钞老师对于环境史研究的最近思考与实践。
马俊亚教授的讲座主题为“‘下湖’与黄淮运治理”。他首先阐述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强调历史学的起点首先是哲学,要认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以及要到哪里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随后马老师首先简述了讲座题目中“下湖”的含义,系淮北方言,意为到田里从事农业生产;“下湖”而非“下田”的背后,是近世淮北区域社会因黄、淮、运治理而常常沦为泽国的惨痛历史记忆。马老师进而对淮北地区因大运河兴起而产生的地域社会变迁,即由一个极富庶之地逐渐转变为“被牺牲的局部”的过程进行了简介。马老师依次阐述黄河河道的历史变迁、黄河改道的消极影响、历代治理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出淮北地区“被牺牲”的原因;进而介绍明清大运河的基本情况,诸如运河的高程与流向、历代漕粮运输、历代保漕制度、大运河沿线湖泊(如洪泽湖等)的作用、民众如何应对淮北地区的长期灾害等等。马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刻而不失幽默,在以淮北为论述重心的同时,也涉及对其他区域社会变迁的反思。
张晓虹教授的讲座主题为“社会、技术、环境:历史时期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变迁中的人类因素”。张老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人类活动如土地垦殖等,具体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不同的社会组织、技术水平以及国家政策如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演化如何刻画?张老师主要以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磴口县为例展开论述,分析了晚清民国时期大量移民的土地开垦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行政建置等产生了影响。张老师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近代以来长城沿线地区新出现社会组织对人口迁徙、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组织方式与环境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强调观察人类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演化中的作用还有很多未充分措意的视角。张老师认为,研究区域的时间空间尺度对认识人地关系影响深刻,地方社会组织与区域环境演化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本次讲座与谈人、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认为,人地关系是历史地理的核心问题,张晓虹老师的研究正是围绕核心问题形成的优秀成果;张老师挖掘大量文献实例并展开艰辛的实地考察工作,对近代长城沿线地区新社会组织与土地开垦的关系、耕作技术制度与土地开发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揭示出了前人未曾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充分学习。
仲伟民教授的讲座主题为“浅谈微观史的方法与路径”。他首先以严耕望先生《学术研究中的小与大》一文引出论题,随即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微观研究的各类观点。不同于以弗朗索瓦·多斯为代表的国外学界对《蒙塔尤》等微观史著作的批评,仲老师认为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仲老师强调,利用细节还原真实的历史,本身就是历史学的基本工作。仲老师随即对历史学领域的“微观”含义进行了阐释,其一为非显性,即经常不被注意,或被传统史学所忽视的研究议题;其二为与宏观相对的概念。随后,仲老师列举了三个微观史研究的典型范例:海狸皮帽子与全球史、蔗糖的发明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以及茶叶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些范例,仲老师强调优秀的微观史研究必须见微知著,注重处理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将研究对象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中进行考察。
四场讲座中,五位学者精彩的演讲与对谈紧扣学界前沿重大问题,角度新颖、论证严密、引人入胜。每场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与聆听讲座的各位同学展开互动交流,回答了各位同学的提问。讲座主持人张景平教授在总结中认为,钞晓鸿教授的讲座将传统史学考据与多语言、多学科知识相结合,是对传统实证研究的重要继承与重要创新;马俊亚教授的淮北研究是当前中国区域史研究的典范之一,具有超越地域本身的方法论意义;张晓虹教授通过实证方法论证近代新社会组织对区域环境变迁产生的复杂影响,在前辈学者宏观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开辟微观研究的新道路;仲伟民教授关于何为“微观史”、如何开展“微观史”的观点根植于对学术经典的精读与全球历史学脉络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景平教授对各位老师莅临兰州大学表示感谢,对各位同学利用休息时间聆听讲座表示欢迎;希望各位同学能认真体会各位老师的讲座中的真知灼见与方法创新,结合自身实际、追踪学术前沿,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