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兰州大学学生社团文化行者团队、青年敦煌之友协会申报的《乐遗计划——甘肃省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及青少年文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获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乐遗计划”于2015年启动,以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志愿项目服务为目标,累计组织21支志愿服务团队走进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阳关等世界遗产景区和周边社区开展“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及青少年文化培育志愿服务”活动18期次,透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综合推进世界遗产教育和文明旅游宣导。
在景区,志愿者们利用游客参观等候时间讲解世界遗产背景知识、保护价值及可能产生的破坏行为;为应急票游客开设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阳关文创中心等冷门景点趣味导览和定制服务,分散分流游客参观承载压力;协助各景区开展游客调查和游览需求,为提升景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从游客互动和沉浸式的体验两部分设计和开展世界遗产邮局、历史再现小剧场、“为世遗上色”等游客深度体验活动,增加游客体验世界遗产的友好感。
在世界遗产周边社区,志愿者们协助管理部门编辑周边社区指导手册,开展社区政策宣传、推广旅游与可持续生计、指导周边居民设计文创、基于景区大平台讲述和推广社区故事;走进当地中小学校和乡镇文化站开设世界遗产课堂、世界遗产守卫者实践活动、“爱故乡”特别研修等,向孩子们传播世界遗产的知识、激发守护世界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项目负责人陈静介绍说,过去七年间,包括兰州大学在内共12所高校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游客261万人次,6个世界遗产周边社区及11所中小学校从中受益。“服务过程中还设计、总结出世界遗产邮局、历史再现小剧场、创意涂色卡等12个可持续旅游志愿服务小工具,目前已经成功应用至更多景区,使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志愿服务的理念得到了推广。”
2021年莫高窟志愿者刘芷延说:“世界遗产景区不仅仅是人潮汹涌的观光地,更希望通过游客导览和教育服务成为遗产推广教育基地。特别是当看到孩子们能够放松地坐在桌子旁认真地凝视着一副壁画、制作拼图、学习知识时,看到年迈的游客能够肆意地挥洒笔墨留下肃穆的心情时,我们都为可持续旅游志愿服务奉献的成效会感到开心。”
据了解,“乐遗计划”之前还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三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莫高窟景区服务项目于2019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项目案例获评“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十佳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
新闻背景: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文明办关于印发〈2021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等18部门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的通知》要求,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工作,选出文化和旅游领域最美志愿者20位、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0个,通过大力表彰和宣传推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领域方向正、影响大、群众认可的“最美、最佳”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激励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创新,促进各地志愿服务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常态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