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感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中蕴含的奋斗智慧和为民情怀,推动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2025年6月15日,历史文化学院党委赴定西精神纪念馆开展“感悟攻坚智慧,砥砺报国赤忱”教育实践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万里、定西精神纪念馆馆长燕红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晓莉、历史文化学院副处级组织员武建龙、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副书记杨盟以及学生党员代表160余人参加活动。
定西,曾是“苦瘠甲于天下”的代名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书写了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壮丽篇章,孕育了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为核心的宝贵精神财富。
纪念馆内详实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影像、生动的场景复原和实物展陈,全景式再现了定西人民与贫困抗争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柜中陈列着不同时期的马铃薯品种标本、耕作农具模型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照片,无声诉说着定西人民如何将适应性强的“救命薯”变成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定西人民面对恶劣自然条件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智慧、以及摆脱贫困后迈向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李万里书记指出,定西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贫困、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陇原大地的具体实践。他勉励全体师生,要从定西的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学习先辈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报国赤忱,贡献青春力量。
在鲜红的党旗下,李万里带领全体党员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馆内回荡,表达了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随后,学生代表殷凯悦以《黄土地上的幸福密码:从元古堆到布楞沟的陇原乡村振兴答卷》为题进行了主题宣讲。她以元古堆村和布楞沟村的蝶变故事为例,揭示了陇原大地幸福生活的“密码”——党的坚强领导、科学的政策指引、不懈的艰苦奋斗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紧接着,陈钟彦、简仪佳、李浩、付蕾洁四位同学满怀深情地朗诵了《定西——大地的新篇》。朗诵以澎湃的激情和诗意的语言,歌颂了定西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描绘了昔日瘠薄土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赞美了新时代定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续写的新辉煌,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
最后,李晓莉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党课。她结合定西的沧桑巨变,深刻阐释了“三苦”精神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引导师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认识,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自觉将定西精神内化为奋斗动力,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定西精神,历久弥新;脱贫攻坚,彪炳史册。本次“行走的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堂沉浸式的党性淬炼课和国情教育课。师生们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悟,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深切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奋斗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汲取攻坚克难智慧,熔铸爱国报国赤忱,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