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应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兼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达远教授应邀在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作题为《中亚史、边疆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景平主持,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敏敬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汪金国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讲座聚焦中亚历史研究中的历史问题与现实困境,为构建“中亚-西部边疆”知识模式和话语体系提供了多维视角。
黄达远教授在讲座中回顾了兰州大学与新疆大学在西北边疆研究领域的学术渊源,阐述兰州大学在中亚研究、西北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他强调,研究西北边疆需突破以沙俄、苏俄学者为主导所建立的传统框架与政治话语体系,需要用长时段眼光研究中亚地区历史,重视区域内部复杂的历史文化联系,建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针对以俄罗斯学者为主导所建构的中亚史学,黄达远教授追溯了中亚史学的发展历程,揭示苏联中亚史学的错误史观,指出苏联学者将中国划分为“长城内外”,割裂了中亚与中国历史的内在联系的文化殖民色彩,分析用知识主权建构统治话语的重要性。
黄达远教授在讲座中重点致敬了已故西北史专家谷苞先生的学术遗产。作为新中国西北民族研究的开拓者,谷苞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驳斥了苏联的“民族压迫论”。谷苞先生提出“西北非边疆化”理念,主张从农牧互动、丝绸之路文明等维度重新认知西北,为当代边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黄达远教授认为,中亚研究需以长时段眼光和社会科学范式,回答中亚的“本质”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他提出“区域国别学”应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领域,构建中国自主的中亚话语体系。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中亚研究边疆研究史观的不连续状态展开讨论,分析目前在中亚研究领域的现实困境、正确认识苏联的内亚学术遗产重要性及当下建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紧要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文:黄唯依,图: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