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2024-2025学年“隆基教学新秀奖”拟推荐人员名单公示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4-11-14 16:35访问量:1435

根据关于申报2024-2025学年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奖”的通知https://jwc.lzu.edu.cn/wenjianhuibian/xnwjpdf/2024/1031/279420.html,经过个人申报、学院审核,拟推荐任曜新老师申报2024-2025学年“隆基教学新秀奖”,推荐人主要事迹材料如下:

一、个人基本情况

任曜新,博士,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9年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留校工作。现任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2年工作以来,一直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年授课课时在108学时以上,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考古学概论》、《考古学通论》、专业核心课《丝绸之路文物专题》、专业选修课《美术考古》、通识核心课《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大美西北辉煌丝路》课程,为研究生讲授《丝绸之路考古》《考古学史》课程。指导本科生在省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指导2个本科生团队立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个本科生团队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名强基班本科生获批强基计划“龙马项目”。

参加甘肃平凉丈八寺遗址、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究、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敦煌佛教写本全集整理与研究等项目。出版专著《新疆库木吐喇佛塔出土鲍威尔写本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敦煌学辑刊》等发表论文数篇。

第七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兰州大学第六届、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兰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兰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获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参与《大美西北 辉煌丝路》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

二、“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奖”各类奖项被推荐人需具备以下共性条件

(一)理想信念 

被推荐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总方针,立志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四有好老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主义情操,忠诚并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立德树人,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被推荐人保持高尚师德,努力做德才兼备、率先垂范的好老师,以教书育人为使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真诚等方面具有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

(三)本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教学质量提升、学业发展指导、教学改革创新等)

1.教学质量提升

1)教学育人模式的探索:被推荐人承担2项兰州大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一流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和《兰州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介绍》》,并主持1项兰州大学自主人才培养提升计划项目,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管理等方面对教学与人模式进行谈探索和改革,相关课题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全面推广。

图片7.png

2)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被推荐人作为兰大考古团队骨干人员,以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世界史、民族学四个专业和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强基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考古实践教学体系、考古实践基地建设、考古实验教学平台等方面的改革为研究对象,建设和完善“一目标二理念三融合四驱动五互通”的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实践教学模式,在历史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得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并为全省高校文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图片8.png

2.学业发展指导

1)被推荐人连续多年参加教授开放日,为本科生提供辅导答疑;

2)指导本科生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3)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2次,指导2名本科生发表学术会议论文;

4)指导2个本科生团队获得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5)指导1个本科生团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6)指导1人获强基计划“龙马专项”立项。

7)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兰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8)连续3年主持考古学专业“筑基圆梦” 本科生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为30多名考研学生提供辅导,取得良好效果。

9)多年坚持指导本科生开展毕业实习和田野考古调查实践、考古工地发掘实践和博物馆实践及实验室实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0)作为团队成员与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考古所、敦煌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保单位进行合作,建立多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全省高校历史专业和文博专业实践教学及产教融合提供经验。

11指导研究生进行多次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

12带领研究生参与崇信丈八寺遗址发掘工作和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发掘工作;

13作为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

14作为教学团队成员与年轻教师展开集体备课、讲课准备。

3.教学改革创新

1)立足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本科建设,完善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历史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创新考古实践教学理念、考古实践教学内容和考古实践教学方法,完善考古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2)在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资源共享、学科交叉的考古实验室、考古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思考如何与各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共同研究考古实践教学内容、考古实践教学方式,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共同推进开放共享,将考古发掘工地实践、博物馆参观实习涵盖历史学类各专业以及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强基班,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协同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3)促进考古科研教学实实践融合,创新“践学教研用”五互通的考古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校内外科研平台为抓手、以学校基础教育为出发点,连动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省市考古所、国内兄弟院校、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等多方力量,实现考古实践、学生、教师、科研、需用五方面的互通融合,以教科研学用促进田野考古实践、以田野考古实践促进教研学用,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的一流创新文科人才。

4)结合考古实践的主要特征和课程内容,根据考古实践方式和考古实践环节的不同,设立考古发掘工地、博物馆等考古实践基地实践、打制石器和制作陶器等考古学课堂考古实践、考古绘图与文物摄影、文物整理与修复等考古学实验室实践和虚拟洞窟、数字化博物馆等考古虚拟实践四驱动模式,实现考古实践教学多层次、多路径的联动增效。

5)每年增加学科前沿和交叉的考古新发现新内容作为课堂案例,每年结合学生兴趣及时事热点及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调整课堂导入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每年根据自己参加的工地考古发掘工作实践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每年总结上学期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调整授课方法和手段,使重点难点更易被学生接受,每年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调整课堂讨论题目及课前预习内容、课后自学材料等。

三、满足额外条件阐述

1)被推荐人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备赛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近三年来优秀评教次数逐年递增,共获得11次优秀评教。

2)被推荐人获甘肃省第第七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公示时间:2024年11月14日—11月16日

    公示期如有异议,请与学院办公室联系

    联系电话:0931-8913714

    电子邮箱:wangxueyan@lzu.edu.cn

                                                                                                                                                            历史文化学院 

                                                                   2024年11月14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