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17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比较视角下经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兰州大学会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会场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科研和学术机构的228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学术期刊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16日,会议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隋福民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朱恒鹏研究员,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宝军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魏明孔分别致辞。
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李伯重先生、武汉大学陈锋教授、香港大学李培德教授和北京大学颜色研究员等,分别就全球视野中的清代中国经济、清代非常时期的财政政策与国家治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清代粮价研究等问题,做了精彩演讲。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经济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呈现三大特色。
第一,体现了历史学派、经济学派和社会史派的多元与交融发展格局。历史学派的研究取向上,华东师范大学黄纯艳、山东大学刘玉峰、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张国旺、武汉大学刁莉、山西财经大学白宏、香港新亚文商书院赵善轩等的研究都可谓典型。在经济学派的研究取向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忠民、中山大学黄国信、辽宁大学孙思迪有深度探讨。在社会史派取向上,厦门大学王日根、华东师范大学董建波、兰州大学王志通有相关研究。在交融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中国海洋大学李尹、山西财经大学徐俊嵩、河北师范大学戴建兵、董啸及厦门大学林枫、山西大学魏晓锴、河北大学董亚飞、云南大学张锦鹏、天津理工大学杨莲霞、云南大学罗群、中央民族大学许晨、山西大学刘成虎均有重要研究。
第二,展现了经济史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南开大学王玉茹基于国际经济新格局的视野,对经济史研究的理论运用进行了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鹏飞、南开大学关永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永钦、湖北工程学院陶芸,以丰富的经济史实态揭示了经济理论创新的可能性空间。内蒙古财经大学段艳芳基于德国新旧历史学派演进与方法论上的讨论,批判性反思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的普世理论。山东大学冯佳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分析中天然蕴含的“长时段”性。复旦大学马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龚浩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财政理论形成的实践中,找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第三,在持续挖掘新材料、运用新方法中,丰富经济史研究的领域与内涵。河北大学刘秋根、王治胜利用新发现的材料,讨论了晚清民国之际寿阳县的“克钱”问题。兰州大学陈志刚利用清代固原州和镇原县档案材料研究了土地买卖和纠纷;贵州师范大学程泽时,梳理了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汪养佳的流水账。辽宁警察学院朱婧鑫、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大任以口述资料为中心,探讨了伪满政权下农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迟爱萍,阐述了陈云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财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龙登高关于传统地权制度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赵劲松关于近代铁路与新式银行发展的讨论,复旦大学李楠关于鼠疫对近代东北地权分配影响的探讨,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对借贷账、农家账本、契约文书、宫廷外贸档案等新材料的系统运用,均有集中体现。
17日下午,主旨发言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南开大学许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有贵研究员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丽教授等分别从近代经济的理论反思、山陕商人在甘肃的经济活动、百年“三农”问题和18世纪以来中英棉纺织业的“分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具有鲜明的开创性。八位学者的主题报告从全球化或理论反思的角度对经济史的研究进行了提炼与总结,也对未来经济史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朱恒鹏研究员主持下,大会通过了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经济史学会章程(修订版)》,选举产生了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会。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经济史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高超群研究员主持,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隋福民研究员总结发言,新当选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教授致闭幕词。魏明孔会长指出,本次会议名家云集,讨论热烈,各位学者紧紧围绕着比较视角下经济史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成果斐然;并号召全体会员精诚团结,继承老一辈的学术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开创经济史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