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丝路前行 究古今人文 ——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班实习活动圆满完成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0-08-28 15:29访问量:12908

7月21日至30日,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与部分研究生一起前往甘青地区进行考察学习。途经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吐谷浑道等古代文明线路上的博物馆、寺庙、文化遗址,通过参观学习、考察调研、建模、测绘等多种途经,实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研究兴趣,奠定研究基础。

图片1.png

本次实习赴柳湾彩陶博物馆、乐都区博物馆、西宁市博物馆、贵德县博物馆、青海唐蕃古道博物馆、喇家遗址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临夏神韵砖雕博物馆、广河齐家文化博物馆、临洮博物馆等十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西宁市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临洮博物馆中,同学们对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沙井文化的代表性陶器进行了绘图。在喇家遗址博物馆中,博物馆的3D电影以及科学的陈列设计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好的参观体验,遗址中展现的灾难现场引发了同学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了解到了甘青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内涵,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特点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博物馆陈列设计有了更实际的认知和体会,真正的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

图片2.png


在寺院的参观考察中,同学们了解了瞿昙寺明代壁画的绘制技法和壁画保护注意事项。通过参观,同学们对于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寺院的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再与文献及有关资料相结合,认识到了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它在整个藏传佛教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图片3.png

十天的时间里,学生还前往了明长城—大通段、长宁遗址、伏俟城、拉泽口遗址、罗汉堂墓地、红土角子遗址、科哇古城遗址和大崖头遗址,并对长城烽火台、壕沟、夯土墙,以及伏俟城和科哇古城的残留城墙进行了测绘;在拉泽口遗址、红土角子遗址、大崖头遗址等地进行了田野采集,同时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了灰坑、房址等遗迹现象。在调查罗汉堂墓地时,同学们学习并体验了无人机测绘。

图片4.png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师生们白天学习调查,晚上集中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清洗、分类与整理,并对调查的遗址遗迹做相应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熟练掌握了摄影、绘图、建模等相关技能,对专业研究流程有了具体的认知。

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王怡丹回忆自己的实习经历:横跨2千公里,一路向西,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元,包容共生。在齐家文化的器物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异域的文明因子,史前人类以今人无法想象的交流能力、跨越能力,协作共生,在无常的自然界面前谱写出一支不屈的生命赞歌。就建筑而言,从混合着汉藏风格的佛寺建筑到集儒道神为一体的玉皇阁,再到贵德县如中原都城般东西对称,中轴线突出的城市布局,中外以及中国内部,各色文化在华夏大地没有极端的冲突与对抗,而是在妥协中独立地和谐并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必将传承着宏大的接纳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屹生辉

同班的廖含章同学:“溯迎而上,是空间,亦时间,一路吟唱,朝着更西更古的方向。捡起一方陶片,触碰陶纹间的千载流萤,登临几段城垣,踏过夯层上的百年泪痕。吐谷浑忍受西海罡风,辞我大棘住白兰,沙畔也曾筑城点将,难见勇夫当年。世上有些东西原本便存在,只是有人路过,偶拾鸿雁飞过时抖下的片羽。”罗鸿盛:“十天的实习过程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实践经验,与老师们、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和同学们的相处也使我学到了课堂中没有学到的东西,衷心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师兄师姐的暖心引导、同学们的和睦互助。”杨敏斌:“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知行合一方得减少偏见和谬误。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想调查一种文化,还必须要调查其土生土长的自然环境,这十天的实习调查,意义正是如此。田野调查再一次激发了那颗早已扎根在我心底的种子,跑田野才是我未来的职业选择,对西北的热爱,再一次加深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