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自信温柔,第一次见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谭淇,就被她的谈吐和气质深深吸引。
谭淇现任学院藏学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2019级民族学硕士班班长。在兰大求学七年,从最初想在广阔的田野中有所作为,到亲身付诸实践,再到回归校园初心不改,身为党员的谭淇,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立志脚步遍及西北广阔大地,她秉持朴素而真诚的理想信念,让一名学生党员的初心在陇原大地上焕发光彩。
心中有爱,创造更多可能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代兰大学子的矢志报国心。青春正芳华的谭淇,也有一个投身志愿服务的理想。
“我在大三时与志愿服务结缘,最早是在肃南做少数民族儿童的教育项目。”本科阶段谭淇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兰州大学文化行者社团负责人等。虽然做了不少事情,但是谭淇依旧认为自身的积累和沉淀还不够,想要去看看更广阔的社会,于是,她做了成长至今最重要的决定——去支教。
“当时看到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招人,我就果断报名参加了。”谭淇参加的是全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兰州大学服务队,而在兰大,要想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并不容易。首先,学习成绩必须全专业前50%,而且在校内担任过学生干部,并在相关领域获得过奖项,才可报名研究生支教团体。报名之后还要经过资格审查、试讲、面试等程序,面试通过后经过一年的培训才可以去支教。
经过层层选拔,谭淇成为兰州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带队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广河中学支教。谭淇担任高一语文老师。“6月我才本科毕业,8月就要上岗成为一名老师,从学生到老师的快速身份转换对我而言挑战很大。”谭淇说。
到广河中学前,谭淇脑海中浮现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何与中学生交流、如何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如何跟他们打成一片……然而真正来到广河中学,谭淇顿时有点“发懵”,因为实际情况和她的想象差距很大。
“广河县当时是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县,广河中学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有一些孩子上学求知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在他们平淡且模式化的中学学习生活中,尽量让他们开阔眼界,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谭淇说。
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内涵,谭淇和同行的支教老师共同创办了“成才计划讲堂”、“博雅文学社”等活动,为高中生开办的第二课堂,课程根据学校要求和当地文化特点定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本土文化,构建起文化认知与语文学习的桥梁。“我想学习语文并不只是简单的记忆、背诵,关键是拓宽知识面,提升同学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让孩子们多读书特别是读名著,谭淇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读者》《意林》等杂志以及《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等名著,在班里办了一个读书角,让大家阅读。
办第二课堂的事儿也得到了校方支持。在谭淇看来,它打破了广河中学没有学生社团的限制,将“丰富文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这一理念在广河中学延续了下去,“希望这些社团可以持续影响一届又一届学生,甚至影响到当地的老师。这样就是我们支教一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谭淇说。
一边做好工作,一边探索如何给服务对象带来长期的正面影响,这是谭淇坚持的志愿服务方式。持之以恒,初心不改,谭淇也因此作为学生代表和脱贫攻坚团干部代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采访,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上作为“奋斗中的兰大人”分享支教故事。她所负责志愿服务项目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并入选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之《安妮的约定》在央视与各大卫视播出。
“支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影响深刻难忘的体验,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这种锻炼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在一个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谭淇说。
凝德修筑,一辈子的选择
在谭淇身上,与其说乐于助人是一种品质,不如说是一种习惯。这源于作为党员的她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大二时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我自己没有犹豫的选择。”谭淇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谭淇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我而言,党员身份是一个很值得骄傲但也会有一定压力和责任感的身份。”
2016年9月,谭淇成为兰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活动,获优秀学员称号。在此期间她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和各方面能力,于大三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时学院党委副书记与谭淇的一次谈话让她至今印象深刻,他告诉谭淇,入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做好这个重要选择,将影响一生。从此“一辈子的选择”在谭淇心里生根发芽。
秉持着这种信念,在不同的志愿服务经历中有所感悟和体会,让她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后来,当谭淇自己成为支部委员,需要发展党员时,她都会提醒大家考虑好三件事:是否想好这是一辈子的选择、是否明白和认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否准备把这个身份贯穿到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成为支部委员的谭淇认真负责地做着党务工作,虽繁杂辛苦,但谭淇却能找到其中的价值。“我觉得党务工作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身为党员、身为支委应该做的事。”凭借高度责任心,谭淇荣获兰州大学百名优秀学生党员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面对科研任务、党务工作和学生工作时间分配平衡问题,谭淇表现得十分严谨和自律,她会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尽量避免拖延,“做好时间规划,不要畏难,明白自己需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很多事情就会很简单了。”
勤奋务实,永远追求卓越
得益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和从小成长于民族地区的经历,谭淇把所有实践经验与科研结合起来。
“我对少数民族文化十分感兴趣,同时作为党员,在日常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也研读了不少民族地区革命历史的资料。因此,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民族地区革命史。我希望能够身体力行,去探索我们党在民族地区的伟大实践。”
支教结束后,根据导师提出的研究课题,出于自身经历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加强民族交往交流”的极大认同,谭淇多次赴甘南州迭部县进行教育扶贫与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并有多篇文章发表。
担任支部副书记以来,谭淇还围绕学校、学院重点工作和专业特色,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利用暑期和田野调查的机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委联合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在迭部县组织党员重走长征路,参观腊子口战役遗址;在俄界会议遗址回顾共产党人“统一思想,北上抗日”的坚定初心使命,同时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家属及后代进行深入访谈,获得一手研究资料。
如今,谭淇将自己的红色情怀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把深入基层调研收获的知识和体验融入支部学习和工作中,她确信,自己将在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文字:肖坤 庞家瑞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