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西北 共同耕耘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与未来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0-12-25 17:38访问量:7532

杨建新

题记:2020年12月19日,“第四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暨“第二届杨建新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成功举行。著名民族学家、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原系主任杨建新教授,深情地回顾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与学术发展之路,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希望。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题目为整理者所加。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经历了80余年,但总结起来,学术特色是奠基在西北学之上。西北学源远流长,从清代中期经世致用中的西北史地之学、西北民族之学,到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史地的研究,内容极为丰富。今天看起来,西北学大体涵盖了六个方面:

  1.西北民族。西北地区历史上的民族非常丰富,到现在仍是全国民族特色最鲜明、民族意识最强烈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疆域的巩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方古代民族,大多数建立过政权,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打上过自己的烙印。这样一些历史上的民族,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影响深远。

  2.西北史地。西北史地自清代开始就得到重视,源于西北地区历史复杂、疆域变化,行政机构有多次变化,古代历史地理地名变化可以说明西北地区的历史脉络。西北史地是中外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实地考察、实地探险也就纷纷而来。历史系曾经自筹经费,动员师生参与,办了20年的《西北史地》杂志。这个杂志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也在全世界发行,发行量最多时,国外200多份,国内3000多份。以后在资金支持缺乏下惨淡经营,难以为继,最后被迫将刊号转给校内另一刊物。当时全国高校里一个系办两个刊物(另外一个为《敦煌学辑刊》)是非常少见的。可见,历史系师生很早就开始了西北史地的研究,对于西北学研究非常重视。

  3.边疆研究。边疆问题是世界一些大国均面临的问题。美国通过边疆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把美国完整地建立起来,使美国逐渐走上更加富强的道路,他们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也一直存在边疆问题,特别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都在西北学的范围之内,体现着边疆和中原的关系,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巩固边疆、抵御外敌等问题。这些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大问题,是西北边疆问题。

  4.西北开发。如何把西北开发实现为一个真正的实践目标,这需要我们很好的研究,从哪开始,从什么地方钻研,从怎么构思边疆到如何巩固西部边疆。如何能够使边疆更加好,更加幸福,民族更加团结,如何更快地把三股势力消除掉?今天看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就跟中国的西部边疆问题密切联系,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才提出要铸牢。怎么铸牢?为什么要铸牢?怎么才能够真正地铸牢?这都是问题。

  5.西北文化。西北文化研究也是我们发展思维、提高西北自建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北文化究竟是什么?是落后?应该说与全国相比来说,西北现代文化确实落后,但是传统文化、古代文化却更为深厚,涉及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像我们现在已经进行的敦煌学、汉简学、边塞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等等。比如西北地区的长城文化绝不比北京的长城差,但是缺乏长期经费支持。西北的文化有非常深厚的东西,值得挖掘、值得研究,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意义,我们作为西北地区知识分子在发展和继承西北文化上有很大的责任。

  6.中西交通史。传统上的中西关系或者中西交通史,现在研究的中外关系,就是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中外关系或中西交通。这个问题的研究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始,但研究成果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我们提出开发西北、往西开放,兰大历史系就开始研究丝绸之路,有幸拿出了全国最早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著作,并一直到现在保持着研究传统。在习总书记提出将“一带一路”作为建设国家的基本策略后,目前还没有真正反映丝绸之路的成果。还有中西交通,这是西北地区向外开放,甚至是代表国家向外开放的基本知识资源体系,把这个体系挖深挖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会成为我们对外开放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西北学,让我们更好地打开眼界,向西边看,向古代看,从中看中国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甘肃这个地方,面对着西北学的巨大文化宝库,是可以利用它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且锤炼我们创作世界的能力。今天我们在西北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历史文化学院数代人在西北学方面的共同耕耘所奠定的基础。今天,历史文化学院应该在院长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才能争取更好的未来。同学们要掌握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大程度、更多、更快的吸取知识,成为一个水分饱满的海绵,不断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返回原图
/